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黄芪种子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蒙古黄芪种子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golian Milkvetch Seed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蒙特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种子繁育技术直接关系到药材质量和产量。DB15/T 2211—2021《蒙古黄芪种子繁育技术规程》为规范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规程指出应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这要求种苗来源正规可靠,确保遗传稳定性,避免因品种混杂导致产量下降或品质降低。
关于播种环节,规程建议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之间。这样可以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同时,覆土厚度要控制在2-3厘米范围内,过厚会影响出苗率。
施肥管理方面,规程强调基肥施用应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用量不低于30吨,并配合使用适量磷钾肥。追肥则需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灵活调整,通常在苗期和开花前期各进行一次,以促进幼苗健壮成长及后期开花结实。
此外,规程还特别提到要重视水分管理,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灌溉,但切忌积水,以防根系腐烂。同时,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要密切观察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生物或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最后,在采收种子时,规程规定应在果实完全成熟但尚未开裂时进行采摘,一般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之间完成。收获后需及时晾晒干燥,确保种子含水量低于10%,然后妥善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备用。
以上便是DB15/T 2211—2021规程中一些核心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对从事蒙古黄芪种子繁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