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甘草栽培的产地环境、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甘草的规范化栽培和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lycyrrhiza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甘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2208—2021为当地甘草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整地部分,规程指出甘草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轻壤土,土壤pH值以7.0-8.5为宜。要求前茬作物以豆科植物或禾本科牧草为佳,避免连作。整地时要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
关于播种部分,规程建议采用种子直播方式,播种时间为春季4月中下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擦伤、硫酸处理或温水浸泡。播种量一般为每亩2-3公斤,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覆土厚度1-1.5厘米。
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强调要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幼苗期要注意适当灌溉,促进根系生长。进入生长旺盛期后,应减少灌水量,避免徒长。每年追肥2次,分别在6月和8月进行,每次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病虫害防治是甘草栽培的重要环节,规程提倡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特别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叶斑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等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最后,在采收部分,规程规定甘草种植3年后即可采收,最佳采收时间为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土壤封冻前。采收时要尽量减少根部损伤,确保药材质量。
以上是对DB15/T 2208—2021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甘草种植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