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飞燕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飞燕草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lphini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993—2021飞燕草栽培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飞燕草的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繁殖
标准规定了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如“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这一条款强调了种苗质量的重要性,因为健康的种苗能够减少后期田间管理的工作量,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二、土壤准备
要求种植地需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pH值保持在6.5-7.5之间。这表明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飞燕草的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条件可以促进根系健康生长,提高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
三、定植密度
建议每平方米定植15-20株。合理密植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但过密则会导致通风不良,增加病害风险。“适当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单位面积内的有效株数,又能维持良好的光照和空气流通环境。”
四、水肥管理
强调要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期的需求适时适量施肥浇水。“特别是在开花前期施加磷钾肥,可促使花芽分化良好,提高花朵数量和质量。”
五、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结合生物农药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如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等。”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还能有效避免化学药剂残留问题。
六、采收加工
明确了最佳采摘时间为早晨露水干后至中午前,并且要轻拿轻放防止损伤。“及时采收能确保产品的新鲜度,而正确的操作方式则关系到最终商品的质量。”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全面掌握还需仔细研读整个文件。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