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粟芒蝇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以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粟芒蝇的绿色防控工作,指导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Corn Mangf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377-2021《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粟芒蝇的绿色防控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关键条文解读
# 1. 防控原则
- 条文内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注重生态调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 解读:这一原则强调了在防控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通过合理的生态管理措施来减少害虫的发生,同时在必要时使用化学手段作为辅助。
# 2. 生态调控
- 条文内容: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杂草。
- 解读:合理的轮作可以打破害虫的生活周期,减少其种群数量。田间清洁和杂草清除有助于消除害虫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降低虫害风险。
# 3. 物理防治
- 条文内容:设置黄色粘板诱杀成虫,每公顷不少于300块。
- 解读:黄色粘板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利用粟芒蝇对黄色的趋性将其捕获。按照规定密度设置粘板可以有效控制成虫数量,减少下一代的繁殖机会。
# 4. 化学防治
- 条文内容:化学防治应在虫害发生初期进行,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 解读:化学防治虽然必要,但应尽量减少使用频率和剂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既能保证防治效果,又能保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间隔期的遵守是为了确保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 5. 监测与预警
- 条文内容:定期监测田间粟芒蝇种群动态,建立预警系统。
- 解读: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措施防止虫害大规模爆发。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农户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决策。
以上条文构成了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实现对粟芒蝇的有效防控,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