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高性能混合自动重传(HARQ)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机制的设计、实现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High-Performanc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V75
国际标准分类号:49.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GCSC 001-2025《低轨卫星高性能混合自动重传技术要求》作为我国在低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标准,为推动高可靠、低时延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技术应用提供了规范依据。相较于前一版本,新标准在“多路径HARQ机制”方面进行了显著调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技术演进的需求,也对实际系统设计和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围绕该条文的新旧版本差异,深入解读其技术内涵与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HARQ机制主要基于单路径传输模式,即每次数据传输均通过单一链路完成,若发生错误则通过重传进行纠正。这种模式在低轨卫星通信中存在明显局限:由于卫星轨道高速运动导致信道状态快速变化,单路径传输容易出现持续性误码或中断,影响整体系统性能。
而TZGCSC 001-2025新增了“多路径HARQ机制”的内容,明确要求支持多链路协同传输与重传策略。该机制允许数据在多个物理链路(如不同频段、不同波束或不同卫星节点)之间动态分配,并根据各链路的实时质量选择最优路径进行传输或重传。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还有效降低了因单点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风险。
从技术实现角度看,多路径HARQ的关键在于“路径选择算法”和“数据分片机制”。路径选择需综合考虑链路带宽、时延、误码率等参数,采用自适应调度策略,确保数据在最优路径上传输。数据分片则要求将原始数据拆分为多个子块,分别发送至不同路径,接收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与纠错。
在实际应用中,该机制对终端设备和网络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终端需具备多链路接入能力,并能实时感知各链路状态;网络侧则需构建灵活的资源调度与反馈机制,以支持动态路径切换。此外,多路径HARQ还可能增加系统复杂度和能耗,因此在设计中需权衡性能与成本。
综上所述,TZGCSC 001-2025对多路径HARQ机制的引入,标志着我国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并掌握这一关键条文的应用方法,对于提升系统可靠性、优化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低轨卫星网络规模扩大,多路径HARQ将成为保障服务质量的核心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