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黄花叶病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黄花叶病的绿色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DB41/T 2129-2021《小麦黄花叶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了指导依据。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规程中明确指出,在病区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检测。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黄花叶病病毒主要通过带病土壤传播。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土壤中病毒含量,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对于重病田块,建议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度。轮作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降低发病几率。同时强调轮作作物选择时要避免与小麦有共同病害的作物。
规程特别提到种子处理环节,要求使用专用种衣剂包衣。种衣剂不仅能保护种子免受病害侵袭,还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此外,还提倡采用温汤浸种法,水温控制在50℃左右,浸泡10分钟,以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提出要加强肥水调控。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特别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同时,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滋生场所。
针对发病初期,规程建议立即喷施药剂防治。推荐使用含有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成分的杀菌剂,并且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至3次。另外,还鼓励利用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辅助防治。
最后规程强调了防控效果评估的重要性。要求每年收获后对防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一年度防控方案。这样可以确保防控措施持续有效,不断优化。
总之,《小麦黄花叶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从预防到治理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保障小麦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