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要求、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安全技术要求、通风与检测、个人防护装备、监护与应急救援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各类企业及单位在有限空间内开展作业的安全技术管理。
Title: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fined Space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X8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107-202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有限空间定义与分类
标准中明确指出,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且存在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根据危险性不同,有限空间被分为三类:一般有限空间、较高风险有限空间和高风险有限空间。
安全管理要求
# 1. 风险辨识与评估
企业应当对本单位内的有限空间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并建立详细的档案。对于新设置的有限空间,在投入使用前也必须完成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潜在危害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 2. 安全准入制度
在进入任何有限空间之前,必须执行安全准入程序。这包括但不限于:
- 确保通风良好;
- 气体检测合格;
- 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培训相关人员。
# 3. 个人防护装备
作业人员需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服、手套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以保证其有效性。
# 4. 应急处置措施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应急预案应涵盖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流程、现场指挥体系、医疗救护安排等内容。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对于较高风险及高风险有限空间,在实施常规安全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还需采取额外的安全保障措施。例如,在较高风险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至少有一名监护人在场全程监督;而在高风险有限空间内作业,则需要两名以上监护人同时在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旨在从多个层面强化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几率,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加强日常管理和培训,提高整体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