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以及相关科研和教育机构。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ACM 1582-2024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诊疗指南》中关于“辨证分型”部分的新旧版本差异为切入点,进行深入解读。
在旧版指南(2019年版)中,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气虚血瘀证、痰浊阻窍证和肝肾亏虚证三种类型。然而,在新版指南(2024年版)中,新增了“心脾两虚证”这一类型,并对原有证型的描述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具体而言,“心脾两虚证”的加入主要基于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该证型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单独使用气虚血瘀等传统证型难以全面涵盖此类患者的病理特点。新版指南指出,此证型的典型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治疗时应以益气补血、健脾安神为主要原则。
对于如何应用“心脾两虚证”的治疗方法,新版指南推荐采用归脾汤加减作为基础方剂。归脾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适当调整,如若失眠严重可加重酸枣仁用量;若伴有胸闷不适可加入郁金等疏肝解郁药物。
此外,新版指南还强调了针灸疗法在改善心脾两虚证相关症状方面的辅助作用。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神门等,通过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TCACM 1582-2024》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辨证分型的完善不仅反映了现代医学研究的进步,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诊疗依据。特别是“心脾两虚证”的引入及其应用方法的明确,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