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开具要求、使用要求、管理要求及追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对其生产的食用农产品开具和使用合格证的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334-2021《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规范》是浙江省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出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合格证的开具、使用和管理,提升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标准进行深度解读。
核心内容概述
标准明确规定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基本要求、开具主体、内容构成及管理措施等内容。合格证作为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一种承诺证明,是保障市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关键条文解读
# 第5.1条:合格证的基本要求
该条款指出,合格证应包含产品名称、数量(重量)、生产者信息、产地、生产日期或批次号等基本信息,并且需要有生产者的签字或盖章确认。这一规定确保了每一份合格证都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有助于追溯问题产品的源头。
# 第6.1条:开具主体资格
根据此条款,只有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并能够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主体才有权开具合格证。这意味着个人农户若要进入大型市场销售,则需加入相关组织或机构才能获得开具权限,从而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
# 第7.2条:检测报告附带规则
当生产者无法提供有效的自检结果时,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作为补充材料一同提交给采购方。此举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真实性,也为那些缺乏检测条件的小型生产者提供了便利途径。
# 第8.1条:监督检查机制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活动,核实合格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举报违法行为。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可以有效防止伪造或滥用合格证现象的发生,维护消费者权益。
实施意义与展望
DB33/T 2334-2021不仅填补了浙江省内关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方面的空白,还为全国范围内类似标准的制定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议进一步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本地农产品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