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的术语和定义、选址与设计原则、结构与功能要求、施工与质量控制、验收与维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的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cological Interception Ditch System i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田面源污染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浙江省制定了DB33/T 2329-2021《农田面源污染控制 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规范》这一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指出,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的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削减农田排水中的氮磷含量,还要注重保护和恢复沟渠沿线的生态系统。例如,第4.1条提到,沟渠的设计宽度和深度需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及排水量合理确定,确保既能满足排水需求又能形成稳定的水生植物生长环境。
其次,关于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标准强调了环保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性。第5.2条规定,用于沟渠衬砌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并且不得含有对土壤或水质有害的成分。此外,还要求材料具备一定的抗冲刷能力,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冲击。
再者,在植被配置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6.3条指出,应在沟渠两侧种植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如香蒲、芦苇等,这些植物不仅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还能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同时,还需定期维护植被,防止杂草侵占影响整体效果。
最后,关于监测与管理,标准也给出了明确要求。第7.1条提到,应建立长期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检测进出水口的氮磷浓度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超标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运行参数或者加强养护工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农田面源污染控制 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规范》为改善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