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监测要求和实施与监督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氮氧化物排放管理。
Title:Emission Standard of Nitrogen Oxide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 DB35 1976-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X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 1976-2021是福建省针对生活垃圾焚烧制定的氮氧化物排放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所有采用机械炉排炉工艺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以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特别强调了对炉排式焚烧炉的针对性要求。
二、污染物控制项目
标准规定了氮氧化物作为主要控制指标,同时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其他污染物。其中,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50mg/m³(标准状态),这是对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总量的限制。
三、监测要求
明确规定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监测方法应采用连续监测系统,并要求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同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手工监测以验证自动监测系统的准确性。
四、特别排放限值
在环境敏感区域或特殊情况下,标准设定了更严格的排放限值,即氮氧化物浓度不得超过150mg/m³。这体现了对重点区域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
五、实施与监督
明确了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并要求各焚烧厂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确保达标排放。同时,强调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开排放数据。
六、过渡期安排
考虑到现有设施的技术改造难度,标准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可执行原标准,但鼓励提前达到新标准要求。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5 1976-2021不仅提高了氮氧化物排放的门槛,还强化了全过程监管,有助于推动福建省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