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小麦和玉米种植区的秸秆还田操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Corn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676-2021《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和玉米秸秆的还田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指将收获后的小麦和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处理或自然分解的方式返回到农田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在准备工作阶段,标准强调了对作业机具的选择与调试。规定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联合收割机,并确保其配备有切碎装置,且刀片锋利度适中。此外,还要求在正式作业前检查机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调整好切碎长度至5-10厘米之间,这样既能保证秸秆充分粉碎又能避免因过长影响后续耕作。
再者,在实施环节,特别指出要根据不同的地块情况合理安排作业顺序。对于平坦地形可采用直线往返式作业法;而坡地则建议采取沿等高线方向前进的方式进行,目的是防止因重力作用导致表层土流失。同时,还要求每次作业完成后及时清理机器内部残留物,防止堵塞影响下一次使用。
另外,在质量控制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比如,秸秆覆盖率不得低于80%,这意味着大部分被切割下来的秸秆需均匀分布在地表;并且要求每平方米内的秸秆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利于后期腐烂转化成养分供给作物生长。
最后,在环境保护措施上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提倡使用生物降解型覆盖材料来代替传统塑料薄膜,减少白色污染;同时鼓励农民结合实际情况施加适量微生物菌剂促进秸秆快速分解,从而达到既环保又高效的双重效果。
综上所述,《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准备到实施再到后期管理的全过程指导,而且注重细节把控,力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这些内容为企业和个人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