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估程序、评估内容、评估方法、报告编制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建设项目和社会政策等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第三方评估工作。
Title:Third-party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013-2021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性标准,于2021年发布实施。该标准为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操作依据。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1 明确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定义:指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调查、识别、分析、预测、防范和化解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评估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查、识别、分析、预测、防范和化解六个环节,涵盖了事前预防和事后补救的全过程。
5.2.3 提出评估程序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制阶段。其中准备阶段要求成立评估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收集基础资料;实施阶段要求开展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报告编制阶段要求形成评估报告并提交。这一规定确保了评估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6.1.1 强调评估对象应包括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和社会组织四类。其中重大决策涉及公共利益调整;重大项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重大活动可能造成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社会组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这四种类型基本涵盖了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7.2.2 规定评估方法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专家咨询法、民意调查法、历史经验法、情景分析法等。这种方法既考虑了主观判断又结合了客观数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8.1.1 要求评估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评估依据、评估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等级划分、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等内容。这些要素构成了完整的评估体系,使报告内容完整、逻辑清晰,便于使用者全面了解评估情况。
9.1.1 提出评估结论应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高风险表示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风险表示存在较大可能性引发群体性事件;低风险表示基本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这种分级方式便于决策者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对策,体现了风险分级管理的理念。
以上条文从定义、程序、对象、方法、报告和结论等方面对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了系统规范,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