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考核的术语和定义、考核原则、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及持续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的考核工作。
Title: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Grid-based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011-2021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考核规范》是江苏省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考核原则、内容、方式和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第4章 考核原则
标准在第4.1条明确指出:“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了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其中,“客观公正”要求考核过程必须基于事实数据,避免主观臆断;“注重实效”则突出了考核的重点在于实际效果而非形式上的达标;“分级分类”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网格的差异性需求;“动态调整”说明考核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第5章 考核内容
第5.2条规定了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网格员履职情况、信息采集与上报质量、事件处置效率以及群众满意度等四个方面。具体而言:
- 网格员履职情况:考核网格员是否按照规定时间到岗到位,完成日常巡查任务;
- 信息采集与上报质量:关注网格员收集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及时;
- 事件处置效率:评估网格员处理各类事件的速度及效果;
- 群众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对网格服务的认可度。
这些内容涵盖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确保了考核体系能够全方位覆盖网格管理的关键领域。
第6章 考核方式
标准第6.3条提出了多种考核方式如实地检查、资料审核、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组合既保证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又增强了公众参与度。例如,在实地检查中可以随机抽取若干个网格点进行现场核实;资料审核是对网格员提交的所有文档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第三方评估由独立机构执行,增加透明度;社会评价则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反映民意。
第7章 结果运用
最后,在第7.1条中提到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奖惩依据,并且要定期公布。这意味着优秀的网格团队和个人将获得表彰奖励,而表现不佳者需接受相应整改甚至撤换。同时,公开考核成绩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促使各网格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DB32/T 4011-2021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考核规范》通过对考核原则、内容、方式及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