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的样本要求、实验流程、数据分析、结果解读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肿瘤相关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服务。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Tumor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007-2021《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的技术流程、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为临床检测提供了规范化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样本采集与处理
标准要求样本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例如第5.1条明确规定:“血液样本应采集在EDTA抗凝管中,保存温度不超过4℃且在24小时内运送至实验室。”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样本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样本保存不当会导致DNA降解或污染,从而影响测序数据的质量。
文库构建
文库构建是高通量测序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在第6.3条指出:“接头连接反应需严格控制浓度和时间,避免非特异性连接。”接头连接过程中,浓度过高可能导致非目标序列被错误连接,影响最终的测序深度和数据质量。此外,标准还强调了PCR扩增循环数的选择,建议根据样本类型合理设定,以减少偏向性扩增带来的误差。
测序平台选择
对于测序平台的选择,标准在第7.1条给出了明确建议:“应选用经过验证的高通量测序平台,并定期进行性能评估。”不同测序平台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平台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定期的性能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分析与解读
数据分析部分是整个流程中的核心环节。标准在第8.2条提到:“变异位点的确认需结合多个算法进行综合判断。”这意味着单一算法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识别所有变异位点,需要通过多种算法交叉验证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另外,在第8.3条中特别强调了临床意义不明变异(VUS)的处理方式,即“应由专业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并记录详细信息”。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解读,该标准涵盖了从样本采集到最终报告出具的全过程,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