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工贸企业(机械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要求、分级原则、实施步骤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机械行业的工贸企业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Title:Implementation Detai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ccident Hidden Trouble Investigation and Rectification System in General Trade Enterprises (Mechanical Industry) DB36T 1390-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90-2021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工贸企业(机械行业)分级实施细则》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为工贸企业的生产安全提供了详细的隐患排查和治理指导。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在第4.1条中提到,“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这强调了领导层在安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资源和权限来开展工作。
其次,在隐患排查的具体实施方面,第5.2条指出“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特点及作业活动等划分排查单元”。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隐患排查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复杂的生产系统分解成易于管理和控制的小单元。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
另外,关于隐患等级评定部分,第6.1条提出了基于危害程度与整改难度两个维度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级。具体来说,当某项隐患同时具有较高危害性且难以整改时,则被归类为重大隐患;反之如果危害较小且容易解决,则属于一般隐患。这种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优先处理那些威胁较大的问题。
此外,对于隐患治理过程,《细则》还特别强调了闭环管理原则。按照第7.1条的规定,“所有发现的问题都必须经过登记、评估、整改、验收四个步骤完成整个处理流程。”这一规定确保了任何发现的安全隐患都能得到妥善解决,避免出现遗漏或者反复出现的情况。
最后,在信息记录与报告机制上,《细则》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资料体系,包括但不限于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方案以及复查结果等内容(见第8.1条)。这样做不仅便于日后查阅追溯,同时也是对外展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安全生产态度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DB36/T 1390-2021》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规定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它不仅涵盖了从组织架构到实际操作层面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既符合国家标准又能紧密结合自身特点的有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