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榛子种植过程中白粉病和叶枯病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wdery Mildew and Leaf Blight in Hazel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899—2021《榛子白粉病和叶枯病防治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榛子病害防治的地方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明确了白粉病和叶枯病的基本概念,例如病原菌种类、发病症状等。理解这些定义有助于准确识别病害类型,为后续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病害预测预报:规定了定期监测病害发生情况的方法和技术要求。通过长期观察记录,可以提前预警病害爆发的可能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在春季萌芽期要特别注意观察叶片和枝条的变化。
3. 农业防治:强调合理密植、适时修剪以及平衡施肥的重要性。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及时修剪病弱枝条能够有效控制病源扩散;施用有机肥则能增强植株抗性。
4. 物理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及落叶残体等内容。这些废弃物往往是病原菌越冬场所,彻底清理后可显著降低初侵染源数量。
5. 化学防治: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配制使用。不同阶段需选用适合的药剂组合,如萌芽前喷洒石硫合剂封杀越冬孢子,生长季节根据病情发展适时更换药物种类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6. 生物防治:提倡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害蔓延。这种方法绿色环保,对生态环境友好,但需要较长周期才能见到效果,因此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7. 综合管理措施:鼓励农户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地点、用药量等信息,便于日后查阅分析,不断优化调整防控策略。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主要框架与重点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