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芦苇机械收获的术语和定义、作业准备、作业要求、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芦苇收获的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cal Harvesting of R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芦苇机械收获技术规程》(DB23/T 2892—2021)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芦苇机械化收获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芦苇机械收获的作业条件、作业准备、作业方法及质量要求等内容,旨在提高芦苇收获效率和质量,促进芦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业条件
标准指出,机械收获应在芦苇生长成熟期进行,通常为每年秋季,此时芦苇纤维强度较高,适合加工利用。同时,作业区域应保持平坦,避免坡度过大影响机械操作安全。此外,土壤湿度也需适中,过湿会导致机械陷车或打滑,而过干则可能增加扬尘污染。
作业准备
在作业开始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包括检查割台刀片是否锋利、传动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等。驾驶员需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规程,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另外,还需根据作业地块大小合理安排机具数量,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
作业方法
标准强调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性完成割倒、输送、脱粒等工序。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控制行进速度,一般建议保持在每小时4至6公里之间,以保证收获质量和效率。对于不规则地形或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速度。同时,在转弯处要减速慢行,防止损坏设备。
质量要求
收获后的芦苇长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要求不超过50厘米。含杂率不得超过5%,即混入的非芦苇物质如石块、泥土等比例要低。水分含量方面,新鲜收获的产品水分不应超过20%。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后续加工环节的效果。
安全措施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如佩戴防护装备、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等。遇到恶劣天气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停止作业,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以上就是对《芦苇机械收获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芦苇机械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