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的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内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Potato Dry Rot and Fusarium Wilt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586-2021《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马铃薯病害防治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干腐病和镰刀菌萎蔫病的术语和定义、预防措施、诊断方法、防治策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马铃薯种植区的病害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 干腐病: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马铃薯储藏期病害,表现为块茎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
- 镰刀菌萎蔫病:由镰刀菌属真菌侵染引起的马铃薯地上部疾病,导致植株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死亡。
3. 预防措施:
- 选择抗病品种:在播种前应选用经过检疫合格且具有较强抗性的马铃薯品种。
-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70%酒精浸泡10分钟后再晾干播种。
- 轮作制度: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避免连作,尤其是与茄科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积累。
4. 诊断方法:
- 症状观察:通过观察植株生长状况及块茎外观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病害。
- 实验室检测:采用显微镜检查病原体形态特征或者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基因扩增以确认病原种类。
5. 防治策略:
-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温度条件;及时清除病残体并深翻土地。
-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控制病情发展。
- 生物防治:利用拮抗菌如假单胞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6. 效果评价:定期监测田间病情指数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生产效益评估综合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以上内容基于DB52/T 1586-2021标准进行了提炼与分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中的关键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