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玉米间作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马铃薯玉米间作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Cultivation of Potato and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规程》(DB52/T 1582-2021)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栽培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首先,在种植前准备阶段,标准要求选择适宜的地块。根据第4.1条的规定,地块应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肥力适中且无严重病虫害历史。这一规定确保了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需求,有助于减少后期管理难度并提升产量。
其次,关于品种选择,第5.1条规定了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相近的优良品种。例如,推荐使用耐旱、耐贫瘠的马铃薯品种以及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合理搭配不同特性的作物品种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在播种环节,第6.1条指出要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科学布局。具体而言,马铃薯与玉米之间的距离应当保持在60至80厘米之间,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能避免相互遮阴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同时,还应注意适时播种以保证最佳出苗率。
此外,施肥管理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依据第7.1条的要求,在整个生长期需分次施加基肥、追肥等不同类型肥料,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调整比例。比如,在前期注重氮磷钾平衡供应,在中期侧重于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补充。
最后,病虫害防治方面,第8.1条强调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轮作倒茬、物理诱捕、生物农药应用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发生概率。此外,还鼓励采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田间状况以便及时作出反应。
综上所述,《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前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成果而且对于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