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裸鼹鼠生长和繁殖期的配合饲料营养成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实验裸鼹鼠生长和繁殖期的配合饲料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
Title:Feed Nutritional Components for Naked Mole-rat i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279-2021《实验裸鼹鼠生长和繁殖期配合饲料营养成分要求》是一项针对实验裸鼹鼠饲养的重要标准,旨在规范其生长和繁殖阶段的饲料配比,确保动物健康并满足科研需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营养成分指标
1. 粗蛋白质含量
标准规定粗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20%。这一要求是为了保证裸鼹鼠在快速生长期及繁殖期对蛋白质的需求,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酶类以及激素的基础物质,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2. 粗脂肪含量
粗脂肪含量应在5%-8%之间。脂肪不仅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还参与细胞膜结构形成,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适当比例的脂肪有助于提高饲料适口性和消化率。
3. 粗纤维含量
粗纤维含量不得超过5%。过高的纤维水平可能会影响裸鼹鼠的消化系统健康,因为它们的消化道相对较短且缺乏某些特定酶来分解复杂碳水化合物。
4. 钙磷比
钙磷比控制在1.2:1至1.5:1范围内。合理的钙磷比可以预防骨骼疾病,促进骨骼发育,这对于处于生长高峰期的裸鼹鼠尤为重要。
5. 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不超过12%。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有利于饲料储存稳定性同时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霉变问题。
6. 氨基酸平衡
特别强调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符合生物学需要。这些氨基酸直接关系到蛋白质合成效率,直接影响到裸鼹鼠身体发育状况。
添加剂使用
- 维生素与矿物质添加
应根据实际饲养条件合理添加复合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以弥补天然原料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 抗氧化剂
在配方设计时可考虑加入适量抗氧化剂,延长饲料保质期的同时保护敏感营养成分不被氧化破坏。
其他注意事项
- 原料选择
使用新鲜、无污染的优质原料,避免含有毒素或过敏原的物质进入饲料。
- 饲喂管理
遵循定时定量原则,观察个体差异调整投喂量,防止过食或饥饿现象发生。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能够有效保障实验裸鼹鼠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良好状态,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