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沿江防护林建设的总则、规划设计、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检查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长江流域内沿江防护林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iverside Protective Forests in Ezhou C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12T 35-2020 沿江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指导长江沿线防护林的科学规划与建设。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造林树种选择:标准明确要求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如意杨、水杉、池杉等,并强调应根据立地条件合理搭配乔灌草结构。这主要是基于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优势,同时多层次植被配置可增强防护效果。
在整地方面:规定宜采用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不得小于80厘米。这种整地方法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求整地后要进行适度镇压,确保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
关于栽植密度:标准指出不同树种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例如意杨株行距以3米×4米为宜,而水杉则可采用2米×3米。合理的密度既能保证初期生长速度,又避免后期因过于拥挤导致资源竞争。
对于抚育管理:强调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除草松土作业,施肥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株施复合肥0.5至1公斤。此外还提出要及时修剪侧枝,促进主干生长,以及定期检查防治病虫害。
这些核心内容体现了沿江防护林建设的技术要点,对于提升防护效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