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沿淮地区中粳糯稻在麦茬地进行旱直播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沿淮地区中粳糯稻麦茬旱直播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y Direct Seeding of Medium Japonica Glutinous Rice under Wheat Stubble in Huai River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沿淮中粳糯稻是适应特定生态区域的重要粮食作物,其在小麦茬地的旱直播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DB3403T 05-2018《沿淮中粳糯稻麦茬旱直播栽培技术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应选用生育期适中、抗性强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中粳糯稻品种。这一要求旨在确保稻谷在适宜的时间内成熟,避免因生长期过长导致的减产或病虫害增加。
二、整地质量
强调整地要达到“平整、细碎、松软”的标准。具体而言,土壤需经过充分翻耕,去除杂草残根,并保持适当的湿度以利于种子发芽。良好的整地工作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分利用率。
三、播种量与密度
规定每公顷播种量为22.5至30公斤,行距控制在20至25厘米之间。这样的播种量既能保证有足够的苗数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又不会造成田间过于拥挤影响通风透光。
四、肥水管理
提倡施用基肥时氮磷钾比例为2:1:1,并根据生长阶段适时追肥。灌溉方面则主张采取浅湿交替的方式,即灌水后待表土稍干再进行下一轮灌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渍害同时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
五、病虫害防治
规程建议采用农业措施结合化学防控的方法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通过合理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同时注意观察田间情况及时喷洒高效低毒农药。
六、收获时间
最后还特别提到当稻穗变黄且籽粒含水量降至15%左右时即可开始收获。过早收获会影响产量,而延迟则可能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
以上内容概括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希望能帮助种植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技术规程,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