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黑痣病田间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鉴定方法及抗性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品种对黑痣病抗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eld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Potato Black Scorch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严重威胁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而DB15T 2155—2021《马铃薯黑痣病田间抗性鉴定技术规程》为科学评估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以下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规程指出,鉴定试验应选择在黑痣病常发区进行,且试验地需具备代表性。这要求试验环境必须真实反映该地区病害发生情况,以确保鉴定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于供试品种的选择,规程强调应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马铃薯品种,并明确要求至少包含3个已知抗性水平不同的对照品种。这一规定有助于构建合理的对照体系,便于准确评价待测品种的抗病性能。
在试验设计方面,规程要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试验误差,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同时,每个小区的种植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保证植株生长空间适宜。
对于病情调查,规程规定应在植株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展调查,通常包括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每次调查需记录各小区的发病株数及发病程度,并按照规定的分级标准进行评定。此过程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执行,确保调查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此外,规程还明确了抗性评价方法。通过计算病情指数或发病率等指标,结合对照品种的表现,最终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抗、中抗、感病等多个等级。这种量化评价方式为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DB15T 2155—2021规程从试验环境、品种选择、试验设计到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等方面都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为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病害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