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养殖过程中质量追溯管理的基本要求、追溯体系构建、信息采集与管理、标识使用及追溯实施等操作规程。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奶牛养殖企业的质量追溯管理工作。
Title: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Dairy Cattle Quality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139—2021《奶牛质量追溯管理操作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奶牛养殖过程中质量追溯管理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采用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奶牛场,包括从犊牛出生到成年牛产奶全过程的质量追溯管理。
- 解读: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和目标群体,强调了对整个生产周期的覆盖,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
2. 术语和定义
- “追溯”是指通过记录的信息能够追踪某产品或其组成部分在供应链中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 解读:这一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明确了“追溯”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管理原则
- 实施统一标识、分级管理、全程监控的原则。
- 解读:统一标识便于识别个体,分级管理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全程监控则保证了透明度和责任落实。
4. 信息采集要求
- 每头奶牛需建立唯一的身份档案,包含但不限于耳标编号、出生日期、性别、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
- 解读:建立唯一身份档案是实现有效追溯的前提条件,确保每头奶牛都能被准确识别并跟踪其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变化。
5. 档案管理
- 档案应妥善保存至少5年,电子档案需定期备份以防丢失。
- 解读:长期保存档案不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监管需求,也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提供证据支持;同时强调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6. 追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 应使用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以上要求的信息系统来构建追溯体系。
- 解读:选择高安全性级别的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保护敏感数据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从而增强消费者信心。
7. 应急处理机制
- 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隔离问题产品、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等步骤。
- 解读: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可以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并快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8. 培训教育
-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 解读:持续性的教育培训有助于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奶牛质量追溯管理操作规程》旨在通过对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管控,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