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柴生物量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杨柴生物量的调查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pulus Simonii Biomass Surve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杨柴生物量调查技术规程》(DB1506T 23-2021)是一部专门用于指导杨柴生物量调查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规程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杨柴”、“生物量”等关键概念。“杨柴”是指一种特定植物种类,“生物量”则是指单位面积内某一时期植物体的干重总量。这一部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语言基础。
其次,在“调查准备”章节中强调了调查前应完成的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确定采样方法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例如,规程指出样地的选择应当考虑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同时要求使用GPS定位仪精确记录每个样点的位置信息,以便于数据管理和分析。
接着,“野外调查”环节对实际操作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提到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式采集样本,并且对于每株植株都需要测量其高度、直径等基本信息。此外还特别指出,在取样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再者,“样品处理与测定”部分描述了如何正确处理所采集到的样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将鲜重转化为干重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烘干处理,比如温度设定为105℃恒温干燥至恒重。这样可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最后,“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明确了最终成果的形式和内容要求。规程建议采用统计软件来整理数据并生成图表展示结果;同时还需要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其中包括项目背景、实施过程、主要发现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杨柴生物量调查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总结的全过程,而且每一步骤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技术参数,有助于提高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