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南栘依嫁接苗培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管理措施及质量标准。本文件适用于云南地区云南栘依嫁接苗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unnan Yi Plant Production - Part 1: Grafted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8T 46—2021 云南栘依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嫁接苗培育”为栘依苗木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从规程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栘依嫁接苗的砧木选择,规程明确指出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实生苗作为砧木。这一要求旨在确保砧木具有良好的生理状态和抗逆性,为后续嫁接成活率及苗木质量奠定基础。同时,砧木的高度和粗度需达到规定标准,通常砧木高度应在40-60厘米之间,基部直径不低于0.8厘米,这有助于提高嫁接部位的稳定性并促进愈合。
其次,在接穗采集与处理环节,规程强调接穗应从优良母树上选取当年发育充实的枝条,且长度控制在10-15厘米,芽眼饱满,无机械损伤。接穗采集后需立即放入保湿材料中保存或直接进行嫁接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影响活性。此外,接穗剪口要平滑整齐,有利于与砧木形成良好接触面,加快愈合速度。
再者,关于嫁接方法,规程推荐采用芽接或枝接的方式。芽接时,需确保形成层对齐,接穗插入深度适当,绑扎紧密但不过紧,以免影响水分和养分传输。枝接则要求砧木与接穗削面长度一致,形成层精准对接,接合处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防止感染和失水。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保证接口清洁,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株组织的破坏。
最后,在嫁接后的管理措施上,规程提出了具体的养护要点。包括及时检查成活情况,对于未成活的接穗要及时补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适当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合理施肥浇水,初期以薄肥勤施为主,促进根系发育和新梢生长;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保护苗木健康。这些细致入微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嫁接苗的整体品质,满足实际种植需求。
综上所述,《DB5308T 46—2021》第1部分通过规范化的砧木选择、接穗处理、嫁接技术和后期管理,系统构建了云南栘依嫁接苗培育的技术框架,为实现优质苗木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