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机构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设施设备、人员管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从事实验动物饲养、使用及相关活动的机构。
Title: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ies - Bio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980-2021《实验动物机构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实验动物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设施与环境管理
标准第4.1条规定:实验动物设施应符合GB 14925的要求,确保屏障系统、隔离系统和普通环境等不同级别的设施满足相应等级实验动物饲养和实验的需求。这表明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特别是屏障系统的气流控制、温度湿度调节以及空气过滤等关键环节,必须达到无菌或低微生物污染水平,以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人员安全。
二、关于人员管理
标准第5.1条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同时,应对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此条款强调了人员资质的重要性,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还需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避免因健康问题影响工作质量或传播病原体。
三、关于废弃物处理
标准第6.2条规定:实验动物尸体、排泄物及其他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而言,可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消毒等方式消除潜在危害后统一收集处置。此举旨在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废弃物扩散至外界环境,造成公共卫生风险。
四、关于应急预案
标准第7.1条规定:实验动物机构应制定详细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预案内容应涵盖突发事件类型、响应流程、资源调配等方面,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这一规定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要求机构未雨绸缪,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关于记录保存
标准第8.1条规定:所有涉及生物安全的操作过程均需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方案、操作步骤、检测结果等信息。这些资料至少保存5年以上,以便日后查阅追溯。良好的记录习惯有助于厘清责任归属,也为科研成果验证提供了可靠依据。
以上仅是对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实际上整个标准涵盖了从规划选址到日常运营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对于推动江苏省内实验动物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