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Title:Rural Social Work Service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883-2021《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流程和要求,提升服务质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例如,“农村社会工作”被定义为以农村社区为依托,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农村居民解决生活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村社区和谐稳定的服务活动。这一定义强调了农村社会工作与城市社会工作的区别,突出了其服务对象和服务环境的特殊性。
其次,在“服务原则”章节中,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应始终将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例如,当面对贫困家庭时,不仅要给予物质援助,更要教授他们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改善生活条件。
再者,“服务内容”部分详细列举了农村社会工作涉及的主要领域。其中包括扶贫帮困、教育辅导、医疗卫生服务等。特别是在扶贫帮困方面,标准特别指出社会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并定期评估效果。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调查能力。
此外,“服务流程”部分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操作步骤进行了规范。从需求评估到方案设计,再到实施与评估,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在需求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需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确保全面准确地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
最后,“质量控制”章节强调了服务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规定社会服务机构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定期检查服务质量,并接受外部评价。同时鼓励社会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总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为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引,有助于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效果。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