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用小黑麦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存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饲用小黑麦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Fodder Ry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871-2021《饲用小黑麦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饲用小黑麦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饲用小黑麦品种的选择应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市场需求来决定。推荐使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品种。种子处理方面,要求对种子进行精选,确保纯度达到95%以上,并且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要保证在85%以上。此外,还建议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预防病虫害,比如使用含有吡虫啉等成分的种衣剂,以增强幼苗抗逆性。
播种技术
关于播种时间,春季播种的最佳时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左右时开始播种,而秋季则应在霜降前完成播种工作。播种密度方面,推荐每公顷播种量为120-150公斤,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范围内,这样既能保证出苗整齐又能避免种子被埋得太深影响发芽。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整个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在苗期要及时查苗补缺,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可采取移栽的方式补充植株数量。其次,在拔节孕穗期要加强肥水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追施适量氮肥,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另外,还需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收获与贮藏
当饲用小黑麦进入蜡熟末期即可安排收获作业。收获后需尽快晾晒至安全水分含量(一般不超过14%),然后入库保存。仓库内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防止霉变现象发生。同时要做好防鼠防虫措施,延长储藏期限。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饲用小黑麦生产技术规程》从选种到最终产品储存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升饲用小黑麦的整体品质水平。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操作流程,共同促进这一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