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管理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Volunteer Services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Public Libra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877-2021《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志愿者招募与管理
条文:5.1 招募
该部分规定了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年龄限制、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相关经验等。例如,志愿者需年满18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所分配的工作任务。此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解读: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志愿者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重要性,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素质以保障服务质量。通过设定明确的准入门槛,可以有效筛选出适合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培训与考核
条文:6.1 初次培训
初次培训应当涵盖图书馆基本知识、服务礼仪、安全意识等内容,并根据具体岗位需求安排专业技能培训。所有新加入的志愿者都必须完成此阶段培训后方可上岗。
解读:初次培训是保证每位志愿者都能理解并遵循相同的服务准则和服务流程的基础环节。它不仅帮助志愿者熟悉工作环境,也增强了他们对于自身职责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服务内容与形式
条文:7.2 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服务是指为读者提供书籍推荐、阅读方法介绍等方面的支持。这需要志愿者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及心理学知识,以便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向读者推荐合适的读物。
解读:这一条文突出了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在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同时兼顾特殊群体的独特要求。通过专业的阅读建议,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
监督与反馈机制
条文:9.1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是对志愿者表现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图书馆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态度、技能等多个维度对志愿者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并据此调整后续培训计划或工作任务分配。
解读:设立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同时,这也是一种激励机制,能够让志愿者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以上就是关于DB34/T 3877-2021中一些核心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为大家理解和执行该标准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