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的技术要求、数据内容、采集方法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棉花生产过程中相关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866-2021《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安徽省地方标准的技术文件,旨在规范棉花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下将对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部分,标准明确指出采集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品种特性、种植面积、播种日期、施肥情况、灌溉记录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棉花生长状况和产量预测至关重要。例如,品种特性的记录有助于了解不同品种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表现,而播种日期则直接影响到棉花的生长周期和最终收获时间。
其次,关于数据采集的方法,标准强调了使用标准化工具的重要性。例如,建议采用GPS设备来精确测量种植面积,并且推荐使用便携式土壤测试仪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此外,还提倡通过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获取田间作物长势图像,这不仅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也使得监测更加直观全面。
再者,在信息整理与分析环节,标准提出了建立数据库的要求,所有原始数据都应当录入统一格式的电子表格中以便后续处理。同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平台来进行趋势预测及决策支持。特别是对于病虫害预警系统而言,及时更新历史数据并结合气象预报可以有效降低灾害风险。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到了隐私保护问题,在涉及农户个人信息时需获得当事人同意并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泄露。这一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个人隐私权日益重视的趋势。
综上所述,《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无论是从基础理论还是实际应用角度来看,该标准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