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益林调出和补进现场查验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公益林调出和补进的现场查验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site Inspection of Conversion and Supplement of Public Welfare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益林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出与补进需遵循科学严谨的技术规范。DB34/T 3849-2021《公益林调出和补进现场查验技术规范》为公益林的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从该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关于公益林调出的条件,标准明确指出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申请调出公益林。例如,当公益林所在区域因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等不可抗力因素需要占用时,可以申请调出。但必须满足两个前提:一是确保新的用地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要有相应的替代林地或造林计划以弥补生态损失。这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要求在任何调整过程中都不能降低整体的生态功能。
其次,在公益林补进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补进的林地应当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如适宜的土壤类型、气候环境以及植被恢复潜力。同时,补进的林地面积不得少于被调出公益林的面积,并且要保证新林地能够尽快达到与原公益林相当的生态效益。此外,补进的林地还需经过至少三年的监测期,期间需定期评估其生态恢复状况,确保补进措施的有效性。
再者,标准强调了现场查验的重要性。在进行公益林调出或补进时,必须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查验小组实地考察,核实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查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林地现状调查、土地权属确认、生态影响评估等。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防止虚假申报和违规操作,保障公益林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公众参与机制。在公益林调出或补进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特别是涉及社区利益的相关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决策透明度,还能增强社会对公益林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DB34/T 3849-2021《公益林调出和补进现场查验技术规范》通过对调出条件、补进要求、现场查验流程及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的明确规定,为公益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这些规定既体现了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也兼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