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薄壳山核桃授粉树配置的技术要求、配置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薄壳山核桃种植中的授粉树配置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llinator Tree Configuration of Pecan (Carya illino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薄壳山核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其授粉树配置直接影响到产量和品质。DB34/T 3841-2021《薄壳山核桃授粉树配置技术规程》为规范薄壳山核桃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关于授粉树的选择,规程明确指出授粉树应与主栽品种具有良好的授粉亲和性,并且要求授粉树的数量占总种植量的比例不低于20%。这意味着在规划种植时,不仅要考虑主栽品种的生长特性,还需要合理搭配授粉树,以确保花期相遇和有效授粉。
其次,在授粉距离方面,规程建议授粉树与主栽品种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50米。这一规定基于薄壳山核桃花粉传播的特点,即风媒传粉为主,近距离可以提高授粉效率,从而保证果实的结实率。
再者,关于授粉树的布局,规程提倡采用行间混交的方式,即在每行主栽品种之间均匀分布授粉树。这种方式能够形成较为均匀的授粉环境,避免因局部区域缺乏授粉而导致减产。
此外,规程还强调了授粉期间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花序开放情况、适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应对不良天气条件或自然授粉不足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授粉效果。
最后,规程提出了长期监测的要求,建议建立授粉效果评估体系,通过观察坐果率、果实大小等指标来调整后续的种植计划。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还能为未来的栽培实践积累宝贵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DB34/T 3841-2021规程从多个角度规范了薄壳山核桃授粉树配置的技术细节,对于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