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管理、交付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工程项目中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管理与交付。
Title:Highway Engineer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Delivery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DB34/T 3837-2021)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为公路工程中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创建、使用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模型精细度要求
在第5章“模型精细度”部分,该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阶段所需达到的模型精细度等级。例如,在初步设计阶段,模型应达到LOD200级别,这意味着模型需要包含主要构件的基本几何信息以及一些非几何属性如材料类型等。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则需提升至LOD300,此时不仅要有详细的几何描述还需要有更精确的成本估算数据支持。这种分级制度有助于确保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各个参与方都能获得足够准确的信息来做出决策。
数据交换格式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数据交换的重要性,并推荐使用IFC作为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这是因为IFC能够跨越不同的软件平台实现无缝的数据传输,从而促进跨组织间高效协作。此外,对于那些无法直接兼容IFC的应用程序,建议采用其他开放标准或自定义XML文件来进行数据转换工作。
质量控制与验证
为了保证BIM模型的质量,《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模型审查流程、冲突检测机制及性能评估方法等内容。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因错误或遗漏而导致的问题发生几率,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项目的最终成果质量。
安全性考量
鉴于当前网络环境日益复杂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本标准也十分重视BIM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它要求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都必须经过授权,并采取加密手段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同时鼓励使用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工具来进一步增强防护能力。
以上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度解析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涵盖了更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如组织架构设置、责任分配原则等等。希望通过对上述几个核心条款的理解可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推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向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