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的基本要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与管线设计、内装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深度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设计。
Title:Design Standard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Residentia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874-202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标准》是安徽省地方性标准,该标准对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设计原则、构件制作、施工安装等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在基本规定方面,第3.0.1条强调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原则。这表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能,同时兼顾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还应注重环保节能要求。第3.0.2条指出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和装配率不应低于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必须明确预制构件的比例以及现场装配的程度,确保达到政策要求。
关于结构设计,第4.1.3条规定了预制构件与现浇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推荐使用可靠且易于施工的连接节点,比如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这些连接方式能够保证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第4.2.5条要求预制梁柱节点区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得低于现浇结构的要求。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即使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建筑物也能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对于构件制作,第5.1.4条明确了预制构件生产前需要进行深化设计,并且深化设计文件需经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深化设计不仅包括构件的具体尺寸、形状等内容,还需要考虑运输、堆放、吊装等环节的影响因素。第5.2.6条提到预制构件出厂前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这项措施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后续施工困难或者安全隐患。
在施工安装环节,第6.1.3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审批后实施。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含详细的施工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第6.3.5条强调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构件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构件不得使用。此外,还应该做好构件的堆放和保护工作,防止损坏。
总之,《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标准》DB34/T 1874-2021涵盖了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的方方面面,为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质量水平,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