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社区公共安全数据采集的总体要求、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采集内容、数据采集流程和数据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智慧社区建设中公共安全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Security Data Collection in Smart Commun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820-2021《智慧社区 公共安全数据采集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1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公共安全数据采集的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公共安全数据的采集范围。根据标准规定,公共安全数据采集应覆盖社区内的人员、车辆、事件、设施等关键要素。例如,在人员信息采集方面,要求采集居民的基本身份信息、居住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这一规定旨在通过全面的数据采集,为社区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其次,关于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规范。在数据格式上,要求统一采用XML或JSON等结构化数据格式,以保证数据的可读性和互操作性。同时,对于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标准强调必须使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或篡改。这些技术细节的明确规定,有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再者,标准还特别关注了数据采集的伦理与隐私保护问题。它指出,在采集任何个人信息时,必须事先征得个人同意,并且不得超出必要的范围。此外,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数据存储期限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过期数据应及时销毁。这体现了标准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最后,标准鼓励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比如提倡利用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数据,减少人工干预可能带来的错误;推广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以便快速响应突发事件。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构建更加智能化的社区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智慧社区 公共安全数据采集规范》DB34/T 3820-2021通过对数据采集范围、技术要求、隐私保护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全面规定,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对于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