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生产环境的生态条件、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灌溉水质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对生产环境的选择与管理。
Title:Standard Complex for Morel Mushroom - Part 1: Production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8T 20.1—2021《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第1部分:生产环境》是一项专门针对羊肚菌种植环境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生态环境、土壤条件、水源质量等方面对羊肚菌的生产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羊肚菌的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羊肚菌生产区域应选择在远离工业区、矿区等污染源的地方,确保空气清新无污染。具体而言,生产基地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得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且空气质量需符合GB 3095中二级标准的规定。这一要求旨在避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对羊肚菌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保证其品质纯正。
土壤条件
土壤是羊肚菌生长的基础,标准对其物理化学性质作出了严格限定。首先,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抑制羊肚菌菌丝体的正常发育。其次,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5%,因为羊肚菌是一种喜肥的食用菌,充足的有机质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来源。此外,土壤重金属含量也受到限制,如铅、镉、汞、砷和铬五种元素的限量值分别不得超过50mg/kg、0.3mg/kg、0.2mg/kg、1.5mg/kg和50mg/kg,以防止重金属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水源质量
水源对于羊肚菌栽培同样至关重要。标准要求灌溉用水的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均需满足GB 5749的规定。这意味着灌溉水不能含有肉眼可见的杂质,颜色、气味正常,且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L,确保不会因水质问题引发食品安全隐患。
其他注意事项
标准还强调了基地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合理布局生产设施,建立完善的田间档案记录制度,定期监测环境因子变化情况等。同时指出,在整个生产周期内,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和化肥,以保持羊肚菌的天然属性。
总之,《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第1部分:生产环境》为羊肚菌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