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液体菌种的生产及其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Morchella Liquid Spawn - Part 4: Liquid Spawn Produc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8T 20.4—2021《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第4部分: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范》对羊肚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深度解读。
一、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液体菌种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洁净度需达到10万级标准,并配备温湿度调控设备以维持室内温度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范围内。这一规定旨在为羊肚菌菌种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防止杂菌污染和不良气候因素影响菌种质量。
二、培养基配制
根据标准,液体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碳源(如葡萄糖)、氮源(如酵母膏)、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具体配方需按照实验确定的最佳比例来配置。同时强调,在使用前应对所有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无有害物质残留。此条文保证了培养基营养均衡且安全可靠,有利于促进羊肚菌菌丝体健康快速生长。
三、接种操作
在进行液体菌种接种时,要求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使用经过灭菌处理的工具及容器。接种量一般占总液体体积的5%-10%,并且要均匀分布在整个培养液中。此外还提到接种后需要立即密封好反应器,并记录下相关参数如接种日期、时间等信息以便后续追溯管理。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四、发酵过程监控
发酵过程中需定期监测pH值、溶解氧浓度、温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应及时调整相应参数直至恢复正常状态为止。另外还建议每隔一定周期取样送检以评估菌株活力状况及污染物情况。通过持续有效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成功率。
五、收获与保存
当观察到菌丝体达到预定密度或者出现明显老化现象时即可考虑收获。收获后的液体菌种应迅速冷却至4℃左右然后转移到专用储存罐内密封保存。在此条件下最长可保存一个月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收获及储藏期间都必须遵循严格的冷链运输管理制度以避免因温度波动而导致品质下降。
以上就是关于DB6108T 20.4—2021《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第4部分: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来进行实际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