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及应用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遥感信息应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829-202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工作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3 数据预处理
本条明确了数据预处理的要求,包括影像配准、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内容。其中,影像配准要求确保不同时间获取的影像具有相同的地理坐标系统,这对于后续变化检测至关重要。辐射校正旨在消除传感器和大气对影像亮度的影响,提高影像质量。几何校正则需要使用控制点将影像调整到地图投影上,以保证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5.2 变化信息提取
此条强调了变化信息提取的方法和技术流程。首先,应采用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分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变化信息提取。目视解译能够充分利用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复杂地物的变化情况,而计算机自动分类则可以快速处理大面积的数据。此外,还应建立变化信息数据库,记录变化类型、变化面积等关键信息,并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土地利用状况。
6.1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确保遥感监测成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根据本条规定,应在数据采集、处理及成果提交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在数据采集阶段要检查影像覆盖范围是否完整、影像质量是否达标;在数据处理阶段要验证各项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处理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在成果提交前还要组织专家评审会,对最终成果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其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以上条文体现了该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指导意义,有助于提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