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部件和事件的分类、编码规则及处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Digital C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Components and Events Disposal - DB11T 932-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32-2021《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部件和事件处置》是一项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部件和事件的管理与处置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条款解读
# 5.1 部件分类及编码规则
原文:本标准规定了部件分类应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境设施等类别,并给出了每种类别的具体编码方式。
解读:这一部分明确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中的基本单元——部件的具体分类及其对应的编码规则。例如,公共设施可能涵盖路灯、井盖等;道路交通设施则包括交通信号灯、护栏等。通过统一的编码体系,可以实现对各类部件的精准定位和管理,为后续的数据采集、分析以及问题处理提供基础支持。
# 6.2 事件上报机制
原文:要求事件上报需包含时间、地点、描述信息等内容,并且鼓励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实时上传。
解读:有效的事件上报是确保快速响应的关键环节。标准强调了信息完整性的重要性,即任何上报都必须包含时间、地点和详细描述。同时,提倡利用现代技术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来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从发现到报告再到处理整个过程更加高效便捷。
# 7.4 处置时限要求
原文: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件设置了相应的处置时限,轻微问题应在24小时内解决,一般问题不超过72小时完成修复或整改。
解读:此条款设定了明确的时间框架以衡量服务质量和效率。不同的事件类型对应不同的处理速度反映了实际情况的需求差异。比如,对于影响较小但急需立即解决的小故障(如丢失的小型标识牌),要求尽快处理;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大型维修任务,则给予更长一点的时间来确保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性。
# 8.1 监督考核指标体系
原文:建立监督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及时率、结案率、群众满意度等多个维度。
解读: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标准提出构建一套全面的监督考核机制。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反映系统整体表现,其中及时率关注的是问题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结案率则是衡量最终解决问题的比例;而群众满意度则直接体现了市民对公共服务的认可程度。通过定期评估这些指标,管理部门可以识别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以上只是DB11/T 932-2021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上还有更多细节涉及到具体操作指南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希望通过对上述重点条款的理解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应用该标准促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