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地铁站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定额指标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地铁站的用水管理与评价。
Title:Water Quota - Part 39: Subway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64.39-2021《用水定额 第39部分:地铁站》是一项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为地铁站的用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地铁车站的用水定额管理。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其在北京市地铁建设与运营中的指导作用。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地铁站”、“用水定额”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地铁站”是指供乘客上下车及换乘使用的地下或地面建筑物;“用水定额”则是指单位时间内地铁站正常运营所需的水量指标。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概念理解,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歧义。
用水分类
根据地铁站的不同功能区域和服务对象,将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其他特殊用途用水三大类。其中,生活用水主要涵盖卫生间冲洗、员工淋浴等;生产用水则包括设备冷却、消防系统等;其他特殊用途用水如绿化浇灌等。这种分类方式便于针对性地制定节水措施和技术要求。
用水定额值
对于不同类型地铁站,标准给出了具体的用水定额参考值。例如:
- 地下车站:每人每次用水量不超过0.1立方米;
- 地面车站:每人每次用水量不超过0.08立方米。
这些具体数值是基于北京地区实际情况经过广泛调研后确定的,可以作为评估地铁站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
节水技术要求
为了提高地铁站的水资源利用率,标准提出了多项节水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 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 实施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 加强日常巡查维护以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通过实施这些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地铁站的整体用水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监测与评价
标准还强调了对地铁站用水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的重要性,并建议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来实时掌握各环节的用水状况。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用水效率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总之,《用水定额 第39部分:地铁站》不仅为北京市地铁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规范,也为全国范围内类似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希望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的用水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