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村庄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成果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Title:Code for Prepara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131—2021《村庄规划编制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村庄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该规程明确规定,村庄规划的范围应为村域全境,包括村庄建成区及周边需要整治和保护的区域。规划期限一般为10-15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这一规定明确了村庄规划的空间和时间边界,有助于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活动。
二、规划内容
规程要求村庄规划内容应包括村庄概况、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九个方面。其中特别强调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优化村庄人居环境。
三、规划编制程序
规程提出规划编制应遵循\"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具体程序包括现状调研、方案编制、征求意见、成果审查和报批实施五个阶段。这确保了规划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规划成果要求
规程对规划成果的形式和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成果应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文本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纸应清晰准确、层次分明;附件应包含基础资料汇编和技术报告等。这一要求保证了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规划实施保障
规程强调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机制,落实规划实施责任主体。同时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这些措施为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六、规划修改程序
规程规定村庄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报批。这一规定体现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总之,DB15/T 2131—2021《村庄规划编制规程》为内蒙古自治区村庄规划编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对于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