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插水稻盘式育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秧设施与设备、种子处理、基质准备、播种管理、秧苗管理和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机插水稻盘式育秧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sk-based Nursery Raising of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681-2021《机插水稻盘式育秧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机插水稻的盘式育秧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育秧基质选择与配制
标准要求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基质材料,如草炭、珍珠岩等,并强调基质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具体来说,基质的物理性质需满足:容重在0.25-0.4g/cm³之间,总孔隙度不低于60%,其中通气孔隙占总孔隙度的比例为30%-40%。此外,基质化学性质上pH值应在5.5-7.5范围内,电导率小于2.0mS/cm。
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要对秧盘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确保无病虫害残留。秧盘规格通常采用58cm×28cm×5cm或60cm×30cm×5cm的标准尺寸。播种时种子均匀撒播于秧盘内,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2.5-3.0kg之间。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厚度约为0.5cm,并适当镇压以保证种子与基质紧密接触。
苗床管理
苗床温度控制至关重要,出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不低于15℃;分蘖前期白天温度维持在20-25℃,夜间不低于12℃。水分管理方面,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当秧苗长至二叶一心时开始控水炼苗,逐步减少浇水量直至移栽前停止灌溉。
移栽前准备
移栽前7-10天停止施肥,进行最后一次灌溉,促使秧苗健壮生长。同时检查秧苗健康状况,剔除病弱苗,确保移栽质量。移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及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合理安排,一般行距为30cm,株距为15cm左右。
以上内容基于DB33/T 681-2021标准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