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洱海流域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的选址、设计、建设及维护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洱海流域内农田径流氮磷污染防控相关的生态拦截沟渠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cological Interception Ditches for Farmland Runoff in the Erhai Lake Bas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9T 75-2021洱海流域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洱海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标准适用于洱海流域内农田径流污染的控制,特别强调了对氮磷污染物的有效拦截。这表明在制定具体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农业活动的特点以及氮磷流失的主要途径。
2. 术语和定义:
- 生态拦截沟渠:指通过植被、土壤等自然材料组成的系统来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这一定义明确了生态拦截沟渠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设计的。
- 氮磷负荷削减率:指通过生态拦截沟渠处理后,从农田流出的水中所含氮磷浓度降低的比例。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生态拦截沟渠的实际效果。
3. 设计原则:
- 强调“源头削减”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即不仅要减少污染物产生,还要有效管理其迁移路径。
- 提倡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结构形式。
4. 植物选择:
- 应优先选用本地物种,因为它们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同时避免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 要求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和快速生长特性,以便有效吸收和固定氮磷元素。
5. 施工要求:
- 确保基础工程稳定可靠,包括沟底平整度、坡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 注重材料质量,特别是用于填充沟槽内的土壤或介质的选择,需保证其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和吸附性能。
6. 维护管理:
- 定期清理淤积物,保持沟渠畅通无阻。
- 对植物进行适当修剪和补种,确保植被覆盖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以上是针对《DB5329T 75-2021洱海流域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