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生态社区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程序。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生态社区的创建、评价与管理。
Title: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Community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135-2020《生态社区评价通用规范》是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生态社区的建设和评价工作。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明确了“生态社区”的概念。它是指通过合理规划与管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一种新型社区模式。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具体评价指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第4章“基本要求”部分强调了生态社区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等。同时指出新建或改造项目均需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接着,在第5章“评价指标体系”中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评价框架。该框架由五大类一级指标组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情况、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情况、社会和谐型社区建设情况、经济发展质量以及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每一类一级指标下面又细分若干二级指标,例如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情况下包含水资源利用率、能源消耗强度等多个具体指标。
其中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情况”,标准特别提到对于建筑节能措施的应用至关重要。比如提倡使用绿色建材、提高建筑物隔热性能等方面来降低能耗;另外还鼓励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或者冲厕等非饮用目的,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系统的依赖。
再者,“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情况”这一类别则重点关注废弃物处理效率、绿地覆盖率等因素。标准建议社区内应设置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并且确保可回收物得到有效再利用;此外还需保证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一定比例,以此来改善城市微气候并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给居民使用。
此外,“社会和谐型社区建设情况”涉及到邻里关系和睦度、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为了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等;而对于文化教育设施,则需要保障每个家庭都能方便地接触到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资源。
最后,“经济发展质量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这两项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前者侧重于评估社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带动就业的能力;后者则是直接反映居民对自身生活环境满意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生态社区评价通用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各项考量因素,而且通过量化的方式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客观。这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