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抚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的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抚育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Ten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森林抚育技术规程》(DB35/T 1964-2021)于2021年正式发布实施,为规范和指导福建省森林抚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深入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天然林、人工林的抚育作业。其核心原则包括生态优先、科学合理、分类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定位明确了森林抚育活动应以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抚育对象的选择与评估
标准指出,抚育对象应根据林分结构、生长状况及生态功能需求来确定。具体而言,对于过密林分应采取疏伐措施;而对于稀疏林分,则需通过补植或封禁等手段增强其稳定性。此外,还强调了对珍稀树种及其生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抚育过程中不得破坏原有植被链。
抚育方式与技术要求
# 疏伐技术
在进行疏伐时,要求保留优势木,并按照每公顷保留株数上限控制伐量。对于幼龄林,建议采用透光伐方式;而对于中龄以上林分,则可实施综合抚育。所有操作均需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采伐造成生态失衡。
# 补植技术
针对缺苗断带现象严重的区域,可通过播种、扦插等方式进行补植。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条件且具有较高抗逆性的乡土树种作为主要补植材料。同时,在种植后要加强对幼苗的管护,确保成活率不低于85%。
# 封山育林
对于不具备人工干预条件的偏远山区,可以采取自然恢复模式即封山育林。在此期间严禁放牧砍柴等活动干扰自然演替过程。定期巡查维护围栏设施完好无损,保证封闭效果良好。
抚育周期与监测体系建立
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森林抚育周期一般为3至5年一次。每次抚育结束后都必须及时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形成档案资料存档备查。另外还特别提到要建立健全长期跟踪监测机制,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法结合地面调查结果动态掌握林地变化趋势,以便适时调整抚育策略。
安全生产管理
鉴于野外作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开展任何一项抚育工程之前都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并落实到位。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防盗措施、机械设备使用培训以及应急预案演练等内容。此外还需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总结来说,《森林抚育技术规程》(DB35/T 1964-2021)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精髓所在,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美丽福建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