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调查内容、资料收集与分析以及报告撰写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343.1—2021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是山东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调查目的:标准明确指出,开展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疫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这要求调查人员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深入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
2. 调查范围与对象:规定了调查应覆盖发生非洲猪瘟的所有地区,并且要对养殖场户、屠宰场点等重点场所进行详细检查。这意味着调查不能局限于局部区域或单一环节,而需要全面掌握整个链条上的情况。
3. 数据采集方法:强调采用问卷调查、现场勘查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便于后续整理分析。
4. 样品采集与检测:对于疑似病例,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采集血液、组织等样本,并送至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是否可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 结果分析与报告撰写:要求根据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出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最终形成的报告应当逻辑清晰、内容详实,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6. 培训与质量控制:为了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还特别强调了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调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DB37/T 4343.1—2021》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执行指南,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