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核桃生产的产地环境、苗木选择与培育、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优质核桃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Wal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6T 36-2019《优质核桃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优质核桃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产地选择与园地建设
条文: 产地应选择在海拔1000米至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0℃至18℃,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方。
解读: 这一条明确了适宜核桃生长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和温度直接影响核桃树的生长发育,而足够的降水量则是保证核桃果实饱满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种植核桃,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栽植密度
条文: 栽植株行距为4米×5米或5米×6米。
解读: 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核桃树的生长至关重要。过密会导致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而过稀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采用推荐的株行距,既能确保每棵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群落结构。
施肥管理
条文: 每年秋季施基肥一次,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开花前追施氮肥,果实膨大期增施磷钾肥。
解读: 肥料管理直接关系到核桃树的营养状况和果实质量。秋季施基肥有助于增强树体抗寒能力,并为次年的生长打下基础。开花前补充氮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而果实膨大期增加磷钾肥则有利于果实增大和品质提升。
病虫害防治
条文: 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解读: 农业措施包括修剪枯枝、清理落叶等,这些方法可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环境。同时,合理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既可控制病虫害发生,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一规定强调了绿色农业的理念,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果实采收
条文: 当青皮自然开裂率达到70%以上时即可开始人工采摘。
解读: 提前或延迟采收都会影响核桃的质量。过早采收会导致壳仁不饱满,影响口感;过晚则可能遭受鸟害或其他自然灾害损失。因此,根据青皮开裂率来判断最佳采收时间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做法。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不仅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核桃产品,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