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秋大棚黄瓜杂交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繁育、制种技术及种子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秋大棚黄瓜杂交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of Autumn Greenhouse Cucum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025—2020《秋大棚黄瓜杂交制种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秋大棚黄瓜杂交制种的技术流程和管理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茬口安排与播种时间
标准规定了适宜的茬口安排和播种时间。黄瓜杂交制种通常选择在秋季进行,具体播种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这一时间段能够确保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并避开极端高温天气对授粉的影响。合理安排茬口有助于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
2. 栽培密度与田间管理
栽培密度直接影响到黄瓜的生长状况及产量。根据标准建议,每亩定植株数应在3000-3500株之间。同时强调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及时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促进黄瓜健康生长,为后续的授粉工作奠定基础。
3. 授粉方法
授粉是黄瓜杂交制种的核心环节之一。标准指出应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来进行。操作时需注意选择晴朗无风的日子,在上午7:00-10:00之间完成授粉任务。此外还提到要定期检查授粉效果,并做好记录工作,以便于后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 种子采收与处理
当果实成熟后即可开始采收种子。标准要求将收获下来的果实放置于通风干燥处晾晒至少一周以上,期间需要不断翻动以保证均匀干燥。最后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后才能入库保存。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种子质量,还能延长其保质期。
5. 质量检测
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符合相关要求,标准特别强调了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水分含量测定、净度分析以及发芽率测试等内容。只有通过这些严格的质量检验程序的产品才能够被认定为合格品并投放市场销售。
以上就是关于DB12/T 1025—2020《秋大棚黄瓜杂交制种技术规范》中几个重要条目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随时提问。